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纪念人文始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论文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的保护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

袁仲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广大的中国大地上,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是中华文化的载体,隐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文化遗存更是丰富多姿,大型的古遗址、古墓葬就达一万五千多处。西周、秦汉和隋唐等重要朝代的帝王陵墓基本上都在陕西。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是众多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埋藏最为丰富的一所大型陵园。经过多年的考古勘察,发现秦始皇陵的面积非常大,占地达56.25平方公里,它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是2.13平方公里。秦始皇陵以陵墓为中心,周围有内外两道城,城边上四面都有门。在陵园内,目前已经探测比较明确的各种各样的陪葬坑达到186处,各种各样的墓葬有500多处。在陪葬坑中间,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还有铜禽坑,里面都是铜制的天鹅、鸿雁等造型的铜禽,还有大型的马厩坑、小型的马厩坑、珍奇异兽坑,以及各种各样的附葬坑,达到180多处,兵马俑坑是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整个秦始皇陵是一个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1987年,联合同教科文组织在讨论把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的时候,有个会议纪要,里面有句话:“主席团意识到,秦始皇陵是世界最大的考古学储备之一,希望贵当局能明确提出给予考古与博物馆的政策。”这是联合同教科文组织对秦始皇陵最崇高的评价。同时,也给该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明确的期望。
  关于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我们认为,保护是根本,是前提,利用是对中华民族文明的继承与发扬,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几十年来,党和国家对秦始皇陵的保护和利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1961年,秦始皇陵就被国家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兵马俑坑被发现以来,国家依次在遗址上建立起了一、二、三个遗址保护大厅,并采取了边挖掘边开放的方式,进行了公开展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秦始皇陵的面积很大,如何保护,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在秦始皇陵的核心区,就住入了5个行政村,15个行政小组,有农户1007户,达到4000多人,另外还有24个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和住户在这里生产、生活,和文物保护发生了直接的矛盾,有些房子就直接建筑在遗址上,所以,秦始皇陵如何保护,一直是大家思索的大问题。经过反复论证,2002年,国家决定在园陵区上建立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朱镕基总理提出“净化环境,移民建镇”,这个工作现在正在进行,开展得也比较顺利,许多农民已经搬入新的移民区。这种政策的实施,使过去对秦始皇陵保护的不利因素得到彻底的改善。另外,将新农村建设和遗址保护结合起来,这在陕西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建设工程。
  接下来,我谈谈几十年来秦始皇陵大遗址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1974年兵马俑坑挖掘后,引起了世界轰动,在西安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秦俑热”。据不完全统计,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陵开放以来,已接待过国内外观众达6000多万人次,其中外国的观众达到600多万人次,接待各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60多位,兵马俑也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城市进行展出,约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兵马俑——这个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观,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令世人为之惊叹。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经说过,世界有七大奇迹,兵马俑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过,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随着兵马俑坑等众多遗址的挖掘,秦始皇陵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85年英国爱丁堡地区的中小学曾经举行过“秦始皇陵墓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知识竞赛,使用的方式包括文字描述、图画描绘或模型制作,有部分作品曾经在博物馆内展出,优胜者可免费到秦始皇陵参观一次。由此可见,人们是多么渴望了解秦始皇陵里的奥秘,多么关心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存。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为什么对人们有如此大的魅力?这是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秦始皇本人在历史上就是传奇的人物,秦始皇陵是根据“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观念所建筑的,他把生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挪入地下了,也是地下王国对地上王国的再现,一切陪葬物追求大、多、真,如兵马俑的形体与真人大小相似,其数量达8000多件,形象逼真却又千姿百态;铜车马的结构与真实的车马完全相同,每乘车都是由3000多个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技艺之精湛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青铜之冠”。百戏俑坑出土了许多陶俑,其形象非常生动。铜禽坑出土了仙鹤、天鹅、鸿雁等均为观赏性、祥瑞性的珍禽,形象逼真,无与伦比,即使纤细的羽毛都历历可辨,它们在河边或觅食、或静卧、或散步,把一幅真切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在秦以前,关于鸟禽类的造型多作为器物的附件而出现,不是独立的雕塑艺术部门,这一大批青铜禽开创了独立性鸟禽造型的先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保持民族特性、维护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兵马俑曾经多次到台湾展出,每次都引起了轰动。广大台胞为中华民族创造的这一杰出成果而感到自豪。台湾有位学者曾在《中国的写实雕塑的成就——秦俑》中写道:“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西方艺术的冲击,而对以汉族为中心的艺术的美似乎丧失了信心。一个民族的形象美如果在艺术中被另外一个民族所取代,那实在是一个民族自信心沦落的最大的败者,说来是最令人悲哀的事。”他认为,应该总结和发扬自己民族传统,以创造适合本民族生命观的艺术。这些话非常恳切,发人深思。
  兵马俑还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每到一处,华侨都兴高采烈、扬眉吐气。1985年到英国爱丁堡展出,当地的每家华侨餐馆都拿出自己最好的菜肴汇集起来招待会展的宾客,并向第十万名的幸运观众提供全家宴,第二十万名幸运观众免费提供到桂林、西安旅游一次,以欣赏中国美丽的山水和灿烂的文化。桂林酒楼的老板说:“秦俑的来访让我感到腰杆硬了。”这是多么平实而又含义深刻的话。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使每个中华儿女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的心都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屡经内乱和外患,但我们的国家依然凝聚不散,这种无形的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博大而精深的文化所给予的必然结果。
  秦始皇陵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除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外,还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原来当地农民都比较贫穷,现在很多都脱贫致富,甚至有的家庭还开起了小汽车,这与过去的生活相比,有了天壤之别。当地农民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品位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们关心的只是田间地头的农活琐事,如今他们开始了解市场的行情,为提高自己的经营之道,也开始学习几门初级的外语,以方便与外国的旅客沟通。从来没有见过大世面的村寨农民,也曾迎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到家中做客,面对面地话家常。农村的这种巨大变化可谓发展史上的奇迹。
  综上所述,秦始皇陵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份文化遗产,为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录音整理)
  

纪念人文初祖黄帝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11

您是第 位访客!